卓越法学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卓越法学生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 “寻脉文遗”调研项目团队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浏览量:

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探索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相关体系建设,湖北大学法学院22级法学团支部赴建始县关于“寻脉文遗”调研项目团队展开三下乡实践活动。

一、团队介绍

团队名称:法学院22级法学团支部赴建始县关于“寻脉文遗调研项目团队

团队成员:廖洁玉、卢文曦、马雨涵、刘芷妤、朱可歆、王亮杰

指导老师:何之慧

实践介绍:8月26日至8月30日团队首先前往建始县当地寻访非遗传承人,与传承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建始直立人遗址等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最后前往建始县当地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实践过程不仅丰富了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知识,也让学生深刻了解到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而建始县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也为日后的制度建设提供经验。

二、主要活动内容

01|寻访建始检察院: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实践情况

8月26日,实践团队集体前往恩施市建始县人民检察院,与优秀检察官谢超和李欣进行了以公益诉讼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为题的面对面探讨。

交流过程中,检察官为团队详细介绍了建始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案件处理的具体情况,举证责任分配方面,团队成员了解到现如今公益诉讼案件中举证责任更多分配到其他主体,检察院举证压力减轻是大势所趋;案件线索来源方面,除了实地走访、群众反映外,国家还设置有“益心为公”志愿平台协助办案,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在办理典型案例方面,检察官也向团队介绍如直立人遗址、省立第一小学遗址的公益诉讼案件办理保护具体情况。

此外访谈还围绕着专家团队协助办案特色方式、诉前诉后程序执行困难以及与其他机关单位联动办案等方面进行探讨,团队成员在与检察官的交流之中受益匪浅。在访谈的最后,检察官对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推进工作提出加强私有文物保护和文物保护损害认定标准两方面建议。

02|探访文物现场,感受遗址保护成效

8月27日在与检察官面对面访谈之后,团队一行人探访了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建始直立人遗址、石娅老街旧址。团队发现遗址保护完好,文字介绍详实。通过了解得知,检察院方面也对旧址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发现相关问题如旧址漏水、建筑物毁损严重等情况后,对有关单位进行督促提出解决意见,这也让遗址的保护工作进展更加顺利。

03|专访非遗传承人,倾听民族文化魅力

8月28日至29日,实践团体集体前往非遗传承人所在地,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交流沟通,倾听非遗传承人的亲身经历与故事。团队了解到“建始南乡锣鼓”是以建始高坪镇为中心,并在周边流域流传了百年以上的民族音乐,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南乡锣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宣传下,多次出现在当地的春节联欢晚会、羹火大会、文化研讨会中,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

近年来,为了对南乡锣鼓文化创新发展,历代锣鼓班成员通过不断创作、增加曲牌和变换演奏手势的方式让锣鼓的演奏技法更加新颖。据团队了解到非遗传承人为了更好的传承技艺,让锣鼓文化更容易被大众理解,他摸索出了一套背谱记谱方法,传授了近500名徒弟,如今他们在各自的村庄,在民间的红白喜事中,运用锣鼓技艺展示现民族文化魅力,对此他也感到十分欣慰。

三、结束语

此次“寻脉文遗”实践活动,我们团队以寻找保护文化遗产优秀方法为目标,前往文化遗产分布广泛的恩施市建始县进行了解,并结合专业特长,调查研究了建始县检察院以文化遗产公益诉讼进行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学习了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程序和内容推进工作的宝贵经验,不管是站在保护完好的文物遗址现场,还是去倾听非遗传承人与文化遗产的故事,都让我们更加相信,坚定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审稿:张梦婵)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编:430062

电话:027-88660438、88660538

© 2007-2013  湖北大学法学院 law.hu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