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靖霖武汉律师事务所)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涉虚拟货币案件频发,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挑战。为提升法学院师生对这类前沿案件的认识与应对能力,湖北大学法学院于2025年5月15日下午和5月20日下午,特邀上海靖霖(武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颋律师,开展主题为 “涉虚拟货币案件的质证” 的系列专题讲座,法学院副院长江岚担任主持人并作总结发言,上海靖霖(武汉)律师事务所唐健、马红红、周康源、张熊悦、达庆鸿律师出席,我院师生积极参与。

5月15日讲座中,王颋律师剖析虚拟货币市场现状:技术驱动与政策调控下,比特币等币种市值攀升,区块链应用拓展至金融、供应链等领域,USDT等稳定币因高流动性成主要涉案币种。但全球监管差异导致跨境犯罪频发,虚拟货币被用于洗钱、诈骗等活动,案件涉及多国法律冲突与技术取证难题。
他指出,虚拟货币的去中心化、匿名性及跨境流通特性,使其成为犯罪新工具。例如,“混币器”“跨链桥”等技术可混淆资金流向,为暗网交易等提供便利。

5月20日讲座围绕“质证”展开,王律师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分析案件“技术复杂性”与“法律争议性”的双重特征。其次,他归纳出三类主要犯罪形态及辩护要点:洗钱犯罪,聚焦资金链追溯逻辑;诈骗与传销犯罪,从商业逻辑真实性审查链上证据完整性;非法经营犯罪。审查平台资质与合规性,结合行业思维作罪轻辩护。
在电子数据质证方面,我国司法实践形成“鉴-数-取”体系(鉴定意见、电子数据、来源笔录)。同时,王律师分享“构建证明体系→梳理时间线索→结合三性审查”三步质证法,强调电子数据审查的重要性,避免司法机关直接采信鉴定结论而忽视数据实质审查,并结合案例解析哈希值校验、时间要素真实性审查等要点。

最后,江岚副院长总结指出,讲座内容前沿实用,强调技术知识与法律思维融合的重要性,对学生未来从事法律职业具有参考价值。(审核: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