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廖奕教授为我院研究生做“法学论文的灵魂与皮囊”学术讲座
作者:发布日期:2019-06-10点击数:

    2019年6月5日晚上,我院邀请了武汉大学法学院廖奕教授为研究生做了一场题为《法学论文的灵魂与皮囊——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漫谈》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院陈焱光教授主持,法律系谭剑、刘晶、徐梦醒等老师出席,2017级、2018级七十余位研究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廖奕教授是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评论》编辑。兼任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秘书长。研究领域包括法学话语、法律文化、法治战略、法科教育等。在《中国法学》、《法学家》、《法商研究》、《法学》、《法学评论》、《法制与社会发展》、《政治与法律》、《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中国法学前沿》、《北大法律评论》、《法律和社会科学》、《外国文学研究》、《哲学与文化》(台湾)、《澳门研究》(澳门)、《东西方思想研究》(韩国)、《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论文为A&HCI全文收录。代表性专著为《司法均衡论》(2008)、《法治中国的均衡螺旋》(2014)。多次参与国家人权白皮书起草工作,受邀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廖教授结合自己多年来为武汉大学法学院学生开设法学论文写作课程和自己长期以来学习、研究的心得对研究生为什么要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核心和形式规范、如何写好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阐释。

    廖教授认为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有规划。第一要义是要真正做研究,我们每个研究生都是研究人员。其次要重视培养研究能力,以“读经”的精神和专注精读经典书籍,然后通过做笔记、写评论和感想进行深入解读。大量读书就是积累写作素材,不能操之过急,因为这也是夯实理论基础的过程。谈到论文选题时,廖教授指出,选题需理论联系实践,充分利用每日发生的新闻、时事热点寻找研究的“源泉”,比如近期的中美贸易战问题,可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法科学生可以从规则的视角,或者对中美贸易战的话语进行分析。同时,提醒大家不要迷信现有的材料、解释是完善的,尝试反对“主流观点”。另外,要擅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结合自身优点寻找研究的问题;比如擅长观察的同学可以在社科法学中进行实证研究,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在律所、法院、企业实习的经历进行研究。

廖教授对学位论文的写作给大家提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准备动笔时千万不要“兴师动众”、“大张旗鼓”,这样反而会产生“写不下去”的反作用,其实往往很多时候写作是悄无声息开始的。二,常见写作方法是先列出提纲,即形成初步的论文结构,其中一定要注重书写导论部分的“文献综述”。三,关于研究方法,切记不要为了炫耀而过分强调研究方法的数量,只需结合自己的文章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2-3种方法可满足的,就不要罗列更多却在研究中根本没用的方法。四,拟定论文架构一定要注重“中心论题”,这个论题是贯穿全文的问题,所以一定要聚焦一个问题逐步深入研究下去。五,多看注释体例,严格遵守论文行文的规范要求,避免做伪注,需要对每条注释进行核查,这也体现出做学问一定要严谨。

讲座完后,廖教授与法学和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互动,详细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鼓励大家要精于阅读、勤于练笔、善于积累、长于融通、勇于质疑、敢于投稿,这样才可能写出一篇对得起自己、符合要求、不留遗憾的学位论文。

本次讲座历时两个多小时,廖教授结合自己学习、研究和编辑的经历与感悟的精彩讲解为我院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写作作了很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讲解为同学们写出合格的学位论文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青年老师如何指导研究生做好学位论文提供了较好的示范,聆听本次讲座的研究生和教师都感觉受益匪浅。(通讯员:朱达)

 

上一条:谭家超博士后来我院做研究生学术积累与论文写作报告
下一条:法学研究生举办经典读书交流会